字詞詮 On Language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陳思宏在高效率的首爾吹響 英譯本序曲
早上在尖叫聲中醒來。大尖叫,因為,楊双子的《台灣漫遊錄》,金翎翻譯,入圍了美國National Book Award 2024翻譯文學獎!!!!
尖叫!!!!
恭喜 楊若慈
恭喜金翎!
這本英文版其實還沒正式出版喔。這根本是出場前響起驚人序曲啊。
恭喜恭喜。希望這本書,能帶領大家,去到很美的地方。
https://www.nationalbook.org/books/taiwan-travelo fgue/
繼續尖叫。
副文本 創刊號 (利用原字詞詮blog. Paratext . HPC, )Picasso 1956 畫室照片
Fine artists do psychoanalysis
“How can you expect a beholder to experience my picture as I experienced it? A picture comes to me a long time before-hand, and yet the next day even I do not understand what I have done.”
Pablo Picasso is pictured in his Cannes studio, the Belle Époque Villa La Californie, in 1956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chimera, Chimerica,
chimera, Chimerica,
貝勒羅豐與天馬
Image
A section of a Greek urn (circa 340-330 B.C.) in 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in Naples, Italy, showing the Chimera that Bellerophon is readying to kill.Credit...Mondadori Portfolio/Archivio Dell’arte Luciano Pedicini/Luciano Pedicini/Bridgeman Images
Why the Chimera Is the Monster for Our Uncertain Age
Whenever the human world is in trouble, our imagination turns to this creature: a hybrid beast that defies easy understanding.
History’s greatest grifters understood how to look the part. So did George Santos, our fashion critic writes.
Robert Reich
王邦維〈論陳寅恪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學術史上的意義〉p. 365-377,李慶新教授〈陳寅恪先生與佛學〉p. 378-406
複數頁要採用 pp.105-12 等方式表達 單數用p.
1 (本などの)ページ(▼pまたはp. と略す;複数形pagesはppまたはpp. と略す);(新聞などの)欄;(印刷物の)1枚, 1葉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以前有此解釋 現在拿掉....
Why Google's grifter is our problem
Washington Post (blog)
Borker is exploiting the neutrality of Google's search algorithm. Simplified a bit (well, a lot), Google ranks pages by counting links to them. ...
Cables Depict Heavy Afghan Graft, Starting at the Top
By SCOTT SHANE, MARK MAZZETTI and DEXTER FILKINS
Corruption in Afghanistan is dispiriting for American officials trying to build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
- have an appearance or style of dress appropriate to one's role or situation."he had been a major in an infantry regiment and he looked the part"
dispiriting
Meaning #1: destructive of morale and self-reliance
Synonyms: demoralizing, demoralising, disheartening
Meaning #2: causing dejection
Synonyms: blue, dark, depressing, disconsolate, dismal, gloomy, grim
grift (grĭft)
Slang.
n.
- Money made dishonestly, as in a swindle.
- A swindle or confidence game.
v., grift·ed, grift·ing, grifts. v.intr.
To engage in swindling or cheating.
v.tr.
To obtain by swindling or cheating.
grifter grift'er n.
Dictionary result for grifter
- a person who engages in petty or small-scale swindling."I saw him as a grifter who preys upon people"
検索結果
ウェブ検索結果
Revamped Microsoft Office Will Be Free on the Web
New York Times
By ASHLEE VANCE Microsoft has created a chimera in its new Office 2010 software, part desktop software and part Web app. This latest version of Office, ...Working paper: The End of Chimerica
Download the PDF. For the better part of the past decade,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en dominated by a unique geoeconomic constellation that the authors call "Chimerica": a world economic order that combined Chinese export-led development with U.S. overconsumption on the basis of a financial marriage between the world's sole superpower and its most likely future rival. For China, the key attra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was its potential to propel the Chinese economy forward by means of export-led growth. For the United States, Chimerica meant being able to consume more, save less, and still maintain low interest rates and a stable rate of investment. Yet, like many another marriage between a saver and a spender, Chimerica was not destined to last. In this paper, economic historians Niall Ferguson of HBS and Moritz Schularick of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global imbalances and try to set events in a longer-term perspective.
chi·me·ra chi·mae·ra (kī-mîr'ə, kĭ-) also
n.
- An organism, organ, or part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tissues of different genetic composition, produced as a result of organ transplant, grafting,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A substance, such as an antibody, created from the proteins or genes of two different species.
- An individual who has received a transplant of genetically and immunologically different tissue.
- A fanciful mental illusion or fabrication.
Chimerica is a term coined by Niall Ferguson and Moritz Schularick describing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ncidental reference to the legendary chimera.[1][2][3][4][5]
但無論理由如何,此舉都會加速而非減緩合約製造商及其客戶(
chimera[chi・me・ra]
- 発音記号[kimíərə, kai-]
3 《生物》キメラ:別々の発生系統から成る生物体.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引林先生大文 水逆 I-Cheng Lin
本來覺得是不用寫點什麼,一來現在眼睛不好寫東西慢。二來以前做白色恐怖口述時,自己的台語也常常讓老先生聽得辛苦。而金曲獎就是個一直努力轉型但定位總不上不下(華語-多元語言、流行-次文化、ect…)的拜拜,吵一下便會過去。只是這幾天看到一些文章,不管生氣的、惋惜的、疼惜的,方向似乎都歪掉了。不由得懷念起以前黑狼那卡西演出時大旺的招牌吐槽(或者,黜臭):「跟各位報告,我們今天是來討論音樂的!」(印象所及,只有馬芳認真地建議金曲獎項打掉重練)
1.
各方討論都無法避開違和感,我想原因一部分來自,這張專輯是在語言邊緣交會的地方創作出來的。
《水逆》一開始聽的感覺(很久沒聽鄭宜農,我一直停在猛虎巧克力的印象),是一張順順的作品,都會女性風格,一些民謠、一些R&B、一些City-Pop、一些電音拍子。但是又覺得哪裡卡卡的,多聽了幾次想到是,不看歌詞其實不太容易抓住在唱什麼。倒不是說,聽得懂唱什麼是好歌的標準,那樣的話我們就不用聽崔健了。而是說,這些歌不太是從台語本身的呼吸長出來的。
語言一方面是開放的創造的,但每次被開口使用時,又帶著時間沈積的厚度。
台語七聲八調,讓台語歌多半看到歌詞就會有聲音旋律浮現,一些作詞者的訪問或回憶都會提到這一點(在有九聲的粵語歌曲也是類似的)。也因為聲調關係,歌詞常見固定的字數,二、三、四、五,疊加組合,六(3-3)、七(4-3)、八(4-4)、九(4-5),彼此互偶往復,形成意境的對照。
像是1934年的〈雨夜花〉:「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
《水逆》的歌詞比較不強調聲調跟旋律的配合,常是散句,也不少幾行接在一起句意才完整的意識流長句。例如〈新世紀的女兒〉,字句在電音拍子中漂浮:
「理想是甜甜的孤味,生活煞東倒西歪,寂寞是做人的本質,戀愛是加麻煩。但是目屎哪會恬恬津,滴佇加班的宵夜內面。妳敢有聽著妳家己?」
這可能包括了曲風對唱腔的影響。不過如果回頭聽1990年代的那些「新台語歌」。許多作品都呈現出,傳統聲調跟新的音樂是可以相連接的。比方說,濁水溪公社那惡搞的龐克:「有什麼理由,有什麼訴求,起毛不爽,放屎放不出,說出-心裡的-煩惱事,別再-龜龜毛毛-假假仙仙,怕會出事情。」伍佰藍調的吉他,「火在燒,水在淙,為著你-生命我嘛甘願放。地在裂,天在崩,只要-為你活一天。」
前面提到的粵語歌也可對照,更早幾年,達明一派唱著英倫新浪潮的節拍,卻是那麼香港,「沿路眼光-的追蹤,與譏諷,已失作用。讓每刻青春,與街燈,每晚重逢。」
再往前,1971年,黃俊雄為布袋戲大節女出場曲填詞:「一更思念二更嘆,三更漏聲殘,四更淒涼心哀怨,五更東風寒。」音階聲調無縫接軌,幾乎讓人以為這是台語原創,而不是來自The Animals金曲〈The House of Rising Sun〉的翻唱。
我想,《水逆》不太「台語」歌的聆聽感受,比起致詞事件本身,可能是更深層的一個因素。是「不像這一邊」的感覺,在事件發生後,使得一些評論在情緒下直接脫口而出「假台語歌」。
但是,「假台語歌」這樣的答案,或者輕一點的「翻譯式台語歌」、「華語式台語歌」、和另一頭的聲援「為台語流行音樂注入新血」,都還是太過簡單,不能解釋這張專輯。為什麼是那些散文式的長句?為什麼是那些意識流的獨白?為什麼有許多抽象概念的辯證?還是,我們要把這些都算做「華語思維」的專利?
2.
這讓我們可能得再往前,回到1917年的北平《新青年》雜誌編輯部,回到「現代華語」誕生的時候。
現在一般印象裡的白話文運動,是「我手寫我口」,以口語取代古典書面語的的新文學運動,但其實並不那麼口語,那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文法與思維方式開展的運動。
雖然上溯到唐的變文、宋的話本、明清的小說,但比起這些或是日常口語,胡適〈文學改良芻議〉第三項便是清楚的新事物:「須講求文法」。
文法是一個新發現——與西方對照,當時的中國知識份子發現這是個傳統漢語沒有的概念。對照印歐語系語法,漢語主詞受詞時常省略,繫詞不明顯,沒有時態變化,斷句多依語氣而不全照句意,句意又往往因為詞序前後組合不同。簡單地說,不精確、沒有邏輯。後來收到課本裡的〈差不多先生傳〉便是呼應這點:凡事差不多就好,沒趕上發車時刻的差不多先生,難以跟上近代文明的火車。
對於重新打造「現代華語」的文學革命,相較在美國學實驗主義哲學的胡適,留歐念歷史比較語言學的陳寅恪,則認為這是一種沒有根的文法。
他負責清華大學國文入學考題,出了「對對子」,引起外界抗議這是什麼貴族學校,他解釋說,在漢藏語系比較研究之後,才可能掌握漢語的特質。在此之前,從傳統的詩詞對偶,可以測驗考生對於漢語的聲調詞性語文意境的整體程度。當然,除了學理上的解釋,當時議論紛紛的還有,考題裡面的「孫行者」,顯然偷酸「胡適之」一把。
傳統漢語長於抒情、寫景、敘事的表現,而不擅長論述、表達抽象概念與心理幽微,乃至哲學性的討論。從今天看起來,雙方的距離也許並不那麼遠:新派的一方,想把這些帶進漢語的思考方式裡。反對的一方,則認為,有些內容與形式是不能分開的,原先表達中寄寓的言外之意,在這種強行套上來的外來文法裡,將會失去一些重要的東西。儘管,兩種方式要呈現的,同樣是眼前正在變動的時代與自由的思想。
正是那些變動,使得關於語言的困惑與追求,捲起時代的風暴,而不只是幾個人的主張。我們可以一直列下去。比方說,後來那場翻譯的論戰:梁實秋說翻譯就該好好翻成大家習慣的中文,魯迅卻反駁,必須照著原文的句子一點點譯出,哪怕是「硬譯」,才能把不在中文裡的新事物帶進來……。但就先打住吧,往前繞了一圈,要說的是,大家可能以為早就在那裡的「華語思維」,其實是近代中國面對西方而改造的產物。
就這一點而言,在前幾天的討論中,被當作某種標籤的「現代華語」,或許一直沒有能夠真正的完成。
一百年過去,對照最初的論辯,後來的發展是可惜的。思想和語言的變化,打開的潘朵拉盒子是激烈的政治革命,沒有給予人們太多時間。參與那些討論的人,在1949年後剩下中共黨八股的中國,多半不再能開口和寫作。跟著國民黨來到台灣成為島嶼官方語言的「現代華語」,則弔詭地跟原先「言文一致」的設想相對,成為島上的另一種書面語。儘管這七十年來,它終於慢慢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各種日常、各種論戰、各種新的文化創作中累積沈澱。但其中最好的,或許仍是以書面呈現語言曲折的現代小說與現代詩。
而原本可能不經過激烈革命,逐步與新的世界相連,長出新樣貌的島嶼本地語言(台語、客語、原住民各族語),也在這被捲入的歷史演變中,很長的時間裡,只存留在有限的領域,直到近三十年,人們才重新嘗試去接上。在那條世界史的平行線裡,那些抽象的、意識流的、長長的句子,當會更靠近人們的呼吸,而不是感覺起來總在外頭的「華語思維」。
3.
回到2023年,我們怎麼去聽這張不太「台語」卻也不只是「華語」的專輯?
或許,《水逆》與這次的爭議,都可以看作是那條仍待完成的世界線的一部分。
這張專輯顯然有著強烈的企圖心,咬字用詞都下了功夫,而裡面也有歌詞更靠近台語呼吸的歌。可以說,鄭宜農與製作團隊,是能這樣把一張「台語歌專輯」做出來的:
「紛紛擾擾吵吵鬧鬧這個人世間,綿闌是為著淡薄仔詩意,看你的目眉烏烏,註定活甲倔強,我就疼痛,睏袂起」(〈囡仔汗〉)
「現實的束縛敢若大水,淹過咱佁快樂之間的路徑。無要緊,無要緊。雲,明仔載會開,雲,明仔載會開」(〈做風颱〉)
但這只佔了專輯的一部分。那強烈的企圖心更體現在,一些並不切合台語呼吸的創作嘗試。特別是,這張專輯裡,好幾首歌都直接用了語言當主題。那像是說,對鄭宜農而言,似乎有一些東西是只能以這樣子的「台語」去呈現的,那一些概念、隱喻、內心正是她覺得自己必須要去唱的事物。
「不知不覺,咱來到上深的烏暗。這無人之境,煞親像上吵雜的夢。重重疊疊的是,遐的分分合合。拄欲開嘴,煞袂記得按怎發出有意義的聲。(〈人如何學會語言〉)
「嘿!你敢欲和我鬥陣,咱來發明家己的語言,彼是目睭對目睭,是去宇宙踅過一輾,是恬恬咧飛,是佇正確佮思考之間,謙卑閣自然」(〈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
不確定的是,這是有意識的撞擊?或是作為再一次學習使用台語的創作者,要去表達自己身體的語言狀況,而無意識發生的?無論有沒有意識到,撞擊都必然會發生,正如這張專輯的發生。但察覺到這點當是重要的,那也許是關於下一張專輯,關於我們怎麼去感受這撞擊,關於撞擊怎麼打開創作。有的撞擊或許過於強烈,來不及讓這一邊的聽眾進到另外一邊。有的撞擊,則可能更能夠進入原來的呼吸,既帶著差異,但也帶著聯繫。
從這個角度,相較於取材吳明益小說的〈人如何學會語言〉,或是與阿爆不同語言擦起火花的〈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專輯裡面,乍聽像首City-Pop情歌,不那麼直接,卻隱約指向語言的〈最好的距離〉,也許是更能貼近的一首。
歌詞裡面,鄭宜農和deca joins分別唱著。先是鄭宜農長長的心理意識流的帶著反身受詞的長句散句:
「生份的遙遠的歹勢細膩,我予家己一寡時間倚近你。無邊的猜測無邊的可能,毋一定這就是咱上好的距離。」
而deca joins段落,則更靠近台語呼吸三四五字的疊合:
「雺霧中,烏暗摸。規暗瞑翻舖,心思無地講,毋願吞落腹肚。遠遠看 ,寫批寄,我的心聲。共講袂出喙的這款心情,攏唱做歌。」
這兩種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台語」,由女聲與男聲分別唱起,然後疊合交錯,像是沒對上,有時又好像有對上,恍惚間,浮現出彷彿合唱的東西。那距離、那合唱,不正像是寫給一直仍然堅持著——以及開始嘗試再一次——使用母語的人們嗎:
「無人唱過的歌 / 偷偷仔佮意你的聲
Chhāi佇海底的山 / 心內有你的形影毋知是啥物款的歌
聽袂清楚的聲 / 恬恬仔等
日頭落山就做眠夢 / 合唱的彼一工」
也許,那天得獎的致詞,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用華語或者台語致詞,而是「菜鳥」、「學習」、「我們沒有要改變什麼」,那些過度的客氣,反而讓人們忽略掉這是一張帶著強烈企圖心的作品。以至於後續的討論,失焦於語言文化霸權與歷史傷痕的爭議,而幾乎沒有人關注到,這本身就是一張面對著我們時代語言分裂狀況的音樂作品。
也許,那客氣來自一種善意。但如果更直白一些去說出,想把自己的一些困惑一些新的東西帶進來。我們便會去發覺,那看似挑戰意味的「改變什麼」,跟想要守護這個語言的人們,其實有著相同的目標。去發覺,兩邊都在期待著,那被歷史一度打斷,還沒到來的,還沒有人唱過的「毋知是啥物款的歌」。
***
寫到一半的時候,發現跟一開始想的一樣,過了幾天已經沒有人討論了。不過放在一邊心裡總覺得卡卡的,就還是把它慢慢寫完。
寫完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Spacecake的〈台語歌〉。如果比起上面討論的衝撞,錄音裡黃雨晴那咬字音韻平仄完全暴走的台語,該算是事故現場了。但不知為什麼,在New Order式的節拍裡,聽起來就是非常美麗。也許,我們需要的不是各種關於語言問題的討論,而是更多的事故現場吧:
「我的夢,也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啊,就親像這條歌。真正的思念,我說不出嘴。因為我就是,這麼無聊嗷嗷……」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chatbot, virtual assistant.
These chatbots are so realistic it's honestly a little frightening.
Chatbot - Wikipedia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Forother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