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Transhumanism


James Clement spends his days gulping vitamins and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make people reach the age of 110, if not 500.
關於這個網站


English
超人類主義(英語:Transhumanism,縮寫為H+或h+)有時也被稱為超人文主義超人主義,是一個與人類增強類似的術語。它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文化智力運動,支持使用科學技術來增強 精神體力、能力和資質,並用來克服人類狀態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方面,比如殘疾疾病痛苦老化和偶然死亡
超人類主義思考者研究發展和使用人類增強技術以及其他以此目的的新興技術可能性和後果。此外,這些強大的新技術帶來的危險和好處,以及對人類生活狀態的大改變,也是超人類主義運動的關心方向。

超人主義的哲學與文化發展史[編輯]

人類對後人類屬性的渴望就像人類歷史一樣的古老。人們一直尋求著擴大他們的邊界,無論是在生態、地理,還是在精神上。至少有一些人存在這麼一種傾向:總是試圖找到每一個限制和障礙的道路。
希臘哲學家最先在使用邏輯推理,而不是基於純粹信仰,創建思想系統的嘗試中收到困惑。蘇格拉底和詭辯家將批判思維的應用範圍由形上學和宇宙學擴大到包括倫理及人類社會,心理問題的研究。這些在人文主義文化範圍外的研究,是西方科學,政治理論,道德,法律的一個重要的思潮。
文化復興時期,人們的思想從支配了千年的中世界神學和經院模式中甦醒過來。人類與自然世界在此成為合法的研究對象。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鼓勵人們信賴自己的觀測與判斷,而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順從於宗教的裁決。超人類這一詞首次出現在阿利蓋利·但丁的名著《神曲》中。
在16世紀到18世紀,我們開始看到類似於超人主義的想法,甚至包括人類能通過科學的應用發展自身的觀點。然而,19世紀後期的樂觀主義演變成狹隘的實證主義和相信進步會自然發生的新年。
給予超人更廣範圍含義的是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他的觀點在作品《無啟示錄的宗教》(1927年)中得到闡述。
超人主義形成的一個重要刺激是英國遺傳學家J·B·S·霍爾丹名為《代達羅斯:科學與未來》(1923年)[1]的論文,他在那篇論文中探討科學技術研究如何影響社會和改善人們的生活。
第二次世紀大戰改變了一些趨勢方向,造就了今天的超人主義。另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早期超人主義者是,伊朗裔美國未來學家FM-2030,作為最早研究未來殼體的教授之一,FM-2030創立了著名的叫做「天使之翼」的樂觀未來主義流派。在他的著作《你是過渡人嗎?》(1989年),他描述了他所認為的過渡人初相跡象,並用他的術語註明,哪些人可以稱之為超人主義者,並闡述了過渡人是通向後人類的一個進化環節。
第一個給予超人主義完整定義的是哲學家,馬克思·莫(Max More)。1998年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大衛·皮爾斯創建了世界超人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