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mockumentary 嘲諷仿紀錄片

如果有「開眼」這種技術你想擁有嗎? 將 #智慧型眼鏡植入眼球,所有圖片資訊投影在你的視網膜上...今晚的紀錄片宛如影集 #黑鏡,科技引發了一場人性大戰,挑戰著文明,道德,人權的界線!
「公開隱私正是一個政治上的步驟。保密總是在強化那些歧視者、壓迫者、剝削者、保守者。這些人總想決定什麼是正常、什麼不是。……因此我們必須以激進的公開來加以對抗。」發明人認為眼鏡正是解放並賦予個人權力的工具。你認為呢?
★【駭客滿街跑】#人臉辨識 #科技 #隱私 #個資 #肉搜 #人權 #法律
◇ 周五(11/11)晚間10點,#公視主題之夜 ,13頻道/mod
🎬 🎬 >> 有!網路直播:www.pts.org.tw/ptslive/live/
#公視主題之夜 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5:30
#公視主題之夜HD 首播周日13:00;重播周一凌晨1:00 (公視3台)
#與談來賓: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莊仁輝教授
東海大學法律系 蕭淑芬副教授
.
.
本片由德國公視ZDF所製作,導演馬力歐・希思圖斯(Mario Sixtus)以「偽紀錄片」(Mockumentary)的形式,模擬若德國出現超級智慧型眼鏡,那麼一向對於網路科技採取審慎態度的德國社會將如何反應。
.
「如果有朝一日大家都戴著這樣的眼鏡滿街跑,
到時的日常生活會變成怎樣?」
.
本片故事以德國公視ZDF的15種雜誌型節目、脫口秀及新聞節目風格,來推進情節進行,甚至出動ZDF內部的專業記者、主持人參與演出,儘管為虛構情節,卻更加真切地呈現出某種「真實性」,反思新科技如何逸出人的掌控,發展出自身的演化動能(momentum),甚至可能徹底改變世界。
.
★了解更多: goo.gl/w4VZ44
★相關報導
▎要服務還是要隱私?「資訊透明」下的難題
http://www.bnext.com.tw/artic…/37121/BN-2015-08-20-143349-77
▎隱私比科技革命更重要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9817?full=y
▎Google眼鏡的推手是她,最後讓Google眼鏡退場的還是她
goo.gl/4PuIfK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仿紀錄片英語:mockumentary,「mock」 與「documentary」的混成詞)又稱假紀錄片[1]偽紀錄片[2],是一將虛構事件包裝成紀錄片形式以作戲仿放映的電影電視節目[3]這類影片常用虛構的背景故事來剖析或評價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事[4]甚有諷刺時弊的作用,有時甚至有嘲諷紀錄片本身的作用,所以有人又將此類影片翻譯為「譏錄片」。[5]影片可以是喜劇戲劇的形式,雖然喜劇式的仿紀錄片更為常見。
「偽紀錄片」一詞源於20世紀60年代。時至80年代中期,著名導演Rob Reiner在接受採訪時將電影This Is Spinal Tap稱為偽紀錄片,這一詞語因此開始流行起來。[6][7][8]
モキュメンタリーMockumentary)は、映画テレビ番組のジャンルの1つで、架空の人物や団体、虚構の事件や出来事に基づいて作られるドキュメンタリー風表現手法である。モキュメンタリーは「モック(wikt:mock)」と、「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のかばん語であり、「モックメンタリー」「モック・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ともいう。また、「フェイク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と呼ばれる場合もある。

mockumentary
mɒkjʊˈmɛnt(ə)ri/
noun
  1. a television programme or film which takes the form of a serious documentary in order to satirize its subject.

Mockumentary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ckumentary
mockumentary (a portmanteau of mock and documentary) or docucomedy is a type of film or television show in which fictional events are presented in documentary style to create a parody.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