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Cultural Revolution, Red Guard 1966

「妖風起處,紅頭蒼蠅嗡嗡嗡,大陸赤燄烘烘烘」,五十年前一張台灣《聯合報》上出現的這個新聞標題,簡直讓人錯以為拿到一份《西遊記》的台本。
「紅頭蒼蠅」指的正是紅衛兵。在大陸,他們是「保衛毛主席的紅色衛兵」,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先鋒和主力。而在海峽另一邊,他們卻成為「吞了符水,滿口狂言」的小鬼,是萬萬千千根「毫毛」,隨妖風「遍及西域,突襲南天」。
五十年前的台灣報紙是如何報導紅衛兵的?我們翻開當時台灣最主流的兩份大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1968年9月1日以前称為《徵信新聞報》),窺探另一種風貌的大陸舊聞。
1966年8月28日台灣聯合報版面。
1966年8月28日台灣聯合報版面。來源:台灣新聞智慧網數據庫

「妖魔鬼怪」的世界

1966年5月16日,也就是「中華民國五十五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清華大學幾個學生在大字報上署名「紅衛兵」,這個身份逐漸成為北京「造反」青少年的統一稱呼。而8月18日,毛澤東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北京的紅衛兵後,報導出現在次日的《人民日報》上,這個名字正式被官方承認。
《毛主席同紅衛兵在天安門上》這篇官方加持文章出現不到一週,台灣報紙也開始報導紅衛兵。當時的《徵信新聞報》,即舊版的《中國時報》,是最早進行報導的台灣媒體。8月24日一開始用的詞是「紅衛隊」,但這個名字只用了兩天就消失了。


1966年8月25日的《聯合報》最早出現「紅衛兵」字樣。
1966年8月25日的《聯合報》最早出現「紅衛兵」字樣。來源:台灣新聞智慧網數據庫

8月25日的《聯合報》,最早出現「紅衛兵」字樣。標題為《「紅衛兵」鬧翻了北平》。當時北平早已改名北京,但台灣報紙仍沿用舊稱。
「鬧」和「瘋狂」是台灣報紙對於紅衛兵的直接描述。他們在「鬧」什麼?從1966年8、9月份的報紙標題中,或可猜出一二。
「圖搬國父銅像」、「活吊資本家」,使「古城面目全非」——台灣報紙詳細報導了紅衛兵的第一個大規模運動「破四舊」。「破四舊」破的是「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是紅衛兵運動的第一個高潮。《聯合報》報導了不少破四舊的荒唐事——紅衛兵們禁止交通信號燈用紅色標示「停止」,禁止銀行收取「資本家的存款利息」,禁止軍隊「向右看齊」,禁止象棋、短裙和窄褲,還要取消北京的名稱,改名成「東方紅」。
在《聯合報》上還罕見地出現了一張紅衛兵沖擊杭州靈隱寺的照片,門口的羅漢臉上貼起了標語:「打碎舊世界,創造新世界」。


《聯合報》有關紅衛兵破四舊的報導中出現了一張紅衛兵沖擊杭州靈隱寺的照片。
《聯合報》有關紅衛兵破四舊的報導中出現了一張紅衛兵沖擊杭州靈隱寺的照片。來源:台灣新聞智慧網數據庫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5.16通知》,宣布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


In 1966, China's Communist leader Mao Zedong launched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order to reassert his authority o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ultural Revolution - Facts & Summary - HISTORY.com

www.history.com/topics/cultural-revolution





Red Guard




NOUN

1Any of various radical or socialist groups, in particular an organized detachment of workers during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and a militant youth movement in China (1966–76) which carried out attacks on intellectuals and other disfavoured groups as part of Mao Zedong’s Cultural Revolution.
1.1A member of one of the Red Guard group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